B、C肝追蹤及檢測 

2018-10-24

《資料來源》全民健康保險季(雙月)刊第119期 (105年4月號 )/華人健康網

提到肝炎防治,臺灣除了是全世界首推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,也是第一個全面實施接種的國家。然而在73年以前出生的國人,B型肝炎帶原率仍有15%到20%;感染C型肝炎者也有近60萬人,凸顯出國人罹患B型肝炎帶原加C型肝炎感染者仍有三百多萬人。B肝帶原和C肝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後果,是導致肝硬化,甚至是肝癌。

 

降低與消除病毒是控制之鑰

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的肝癌,80%∼90%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。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盧勝男指出,病毒性肝炎的進展,是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三部曲。

C肝病毒的特性是對患者的肝細胞進行持續性破壞,C肝患者的病程平均約20年會形成肝硬化、30年形成肝癌,因此建議C型肝炎患者一旦發生肝機能異常,就應該要開始治療。B型肝炎雖然病毒的侵犯屬於一波波的方式,致癌病程比較難以預測,但由於高致癌率,甚至可能發生猛爆性肝炎而致命,因此也需要及早治療。

 

肝炎的追蹤及病毒量檢測

不過,早期肝硬化、肝癌幾乎沒有症狀,因此定期追蹤B、C肝炎,接受超音波及肝功能檢查非常重要。而病毒量的檢測,也是用來判定B、C肝患者的治療標準。病毒量越高,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就越高

目前降低或消除病毒是控制B、C肝帶原病變唯一的方法,基於B、C肝炎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在於降低病毒量,倘若藥物有效,在肝炎患者體內應該是測不到病毒的狀態。

 

除了肝炎帶原者體內的病毒量高要注意外,也別以為病毒量低就能輕忽。例如國內曾經有研究追蹤B肝患者長達14年發現,即使病毒量低,但B肝表面抗原濃度高者,罹患肝癌的機率仍舊高出13.7倍。建議B肝患者判斷肝癌風險,還是必須兼顧B型肝炎病毒量和B型肝炎表面抗原「雙指標」才能有保障。

 

對於病毒量低、表面抗原低、罹患肝癌風險低的三低者,建議只要每年定期追蹤1次即可;但是,如果體內病毒量低、表面抗原高,最好每3個月到半年就要定期追蹤1次,一旦發現肝功能異常,應該立即積極治療。